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翼城东站讲述红色故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信息发布者:飓风楠
    2018-07-09 08:15:22   转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叫王凯强,来自翼城东站党支部,目前就职于翼城东站老兵班组,在我开始讲述故事之前,请大家先看大屏幕。

    这是去年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现场,看了这段视频,相信大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位老者是谁?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能让总书记搬开椅子,邀请他坐在自己身旁跟大家合影。

    他,34岁,投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事业。

    他,46岁,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他,64岁,亲自登艇参与深潜试验,成为总设计师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世界第一人。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

    黄旭华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原来的志愿就是学医,想当一名好医生,治病救人。然而小学毕业的时候,“七七事变”爆发了,看着满目疮痍的祖国,黄旭华改变了他的志愿。当时他就立志学航空、学造船,将来要制造飞机军舰,抵御外国侵略。1945年,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

    上世纪50年代,面对当时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面对苏联领导人“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的傲慢劝告,毛主席痛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8月,我国正式启动研制核潜艇。32岁的黄旭华被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工作。

    为了毛主席的嘱托,黄旭华全情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当中。在当时,黄旭华和同事们,连核潜艇的样子都没有见过,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对任何国家而言,核潜艇技术都是核心机密。况且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大规模撤走援华专家。想造核潜艇,只能靠中国人自己!

    关于核潜艇的任何蛛丝马迹、只言片语对黄旭华和他的团队都十分难得。一天,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儿童模型玩具。黄旭华如获至宝,他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我的总结是,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有那么神秘。”黄旭华进一步坚定了自信。

    从图纸、模型,到造出真正的核潜艇,其中要突破多少技术难关,我们难以想象。在电脑、手机如此普及的今天,你是否知道,那时的科学家们,竟是用“算盘”算出的核潜艇的大量核心数据?

    “比如,核潜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太重容易下沉,太轻潜不下去,重心斜了容易侧翻,必须精确计算。”黄旭华说。

    怎么办?核潜艇上设备、管线数以万计,黄旭华要求,每个都要过秤,几年来天天如此!这样“斤斤计较”的土办法,最终的结果是,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与设计值毫无二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时,黄旭华激动得泪水长流。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1988年初,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将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开展深潜试验。试验前,参试人员的宿舍里常常响起《血染的风采》这首悲壮的歌曲,有人甚至偷偷给家人写下了遗书。

    也难怪战士们心情忐忑,因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失事,160多人葬身海底。美国潜艇尚且如此,国产潜艇能完全没有危险吗?

    “我感觉同志中弥漫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氛围。而这对试验是非常不利的。”黄旭华说。

    怎么办?黄旭华带着设计人员和战士们座谈,并当场宣布:“我对深潜很有信心,我将与大家一起下水!我们要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样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

    战士们沸腾了!担忧、悲情一扫而空,必胜的豪情点燃全场。

    试验当天,天公作美。50米、100米……一个深度一个深度地潜下去。“咔哒、咔哒——”寂静的深海中,巨大的水压压迫舰体发出声响,惊心动魄。黄旭华气定神闲,指挥若定,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

    “其实我心里也紧张啊,但我绝对不表现出来。”多年之后,黄旭华幽默地揭秘。

    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黄旭华再难抑制激动的心情,即兴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他去哪里了,做什么工作,家乡亲人多次写信询问,都得不到答案。只知道,父亲去世,他没有回家;二哥去世,他也没有回家。请看大屏幕。

    30年隐姓埋名,30年静默坚守,在新中国最隐秘的战线上,黄旭华用毕生的学识和担当,承担起泱泱大国的命运与未来,将炽热的“中国心”镌刻在民族的百年战舰史册,镌刻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

    最后,让我在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委员会对黄旭华的颁奖词中结束我今天的故: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