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岁,花一样的年纪,正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好时候,而翼城县女孩张美静却在这个年纪,因为要照顾养父母、爷爷三位重病的亲人而辍学,用稚嫩肩膀挑起家庭的大梁。
在奶奶和养父相继去世以后,如今已经19岁的张美静,在翼城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带着重病的母亲进入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免费读书。
1月15日,记者探访了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
张美静推着母亲王香香在校园里散步。
没有血缘,以实际行动报答养育恩
“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
1月15日早晨7点半,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女生公寓一楼的一间宿舍里,张美静正在利用课间时间给妈妈梳头。
她身材高挑,双眼皮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很是可爱。她性格开朗、喜爱唱歌,哼唱着《酒干倘卖无》,声音婉转而动听。
《酒干倘卖无》是1983年上映的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退伍老兵哑叔与一个弃婴的故事。电影的内容,与这对母女颇有几分相似。这首歌也是张美静专为妈妈唱的,她想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被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6年后,2017年5月的一天,王香香含泪对女儿说出了隐藏多年的秘密:“你爸爸已经不在了,妈妈身体也不好,我也不想瞒着你了!你是我们抱来的,一直没告诉你,怕你伤心。现在你懂事了,是时候告诉你了!”“妈妈,其实我在2013年就隐隐约约听人说过,有这个心理准备!抱养的就抱养的吧,没事儿!您把我养这么大,我绝不会把您抛下不管!放心吧,等我学到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就想办法治好您的病,让您生活得好一些。”提起这件事,张美静总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她说,她还要回报学校,回报社会,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她们的好心人!
王香香母女居住的宿舍,是学校免费为她们安排的。与别的学生宿舍不同的是,这里摆着的不是高低床,而是一张双人床,还有一辆轮椅。学校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母女俩起居方便。“平时美静的学习紧张,母女俩大多在学校食堂打饭吃。我们还为她们准备了一个厨房,可以自己做饭。”学校的黄文杰校长介绍,学校还为她们提供了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
“娃娃很懂事,我的生活起居都是女儿一手照料,啥也不用我操心。她每天很辛苦,早上5点就起床了,帮我起床、洗涮、倒尿盆,还得提前准备好早饭,然后去上早自习。晚上我翻不了身,每隔两个小时,她都会帮我翻身。有时她白天学习、干活累,困得实在不行,但只要我一叫,她很快就起来了。”王香香心疼地说。
说话间,张美静已经将刚做好的香气扑鼻的饭菜端到了妈妈面前——一碗蛋花拌汤、两个馍馍、一碟小菜。“妈妈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如果不安顿好她,我也不能安心读书,所以带着妈妈来上学,是我唯一的选择,感谢县里和学校这么精心的照顾。”张美静一边照顾妈妈吃饭,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担心:妈妈的肌肉在渐渐萎缩,全身无力,浑身疼痛,只有手和胳膊能勉强活动,未来可能连自己吃饭都困难了。
但是,她已经战胜了那么多苦难,无论妈妈变成什么样,她都会照顾好妈妈。
13岁辍学,用稚嫩肩膀挑起家庭大梁
张美静的苦难要从6年前说起。
和别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张美静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家。母亲王香香从小就患有神经性肌肉萎缩症并伴有间歇性癫痫,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年迈的爷爷、奶奶撑起了这个家:奶奶除了每天收拾家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妈妈;爷爷则帮助爸爸一起经营着自家的磨坊。一家人过得虽不宽裕,也算和美。
然而,2011年,奶奶因为心脏病突然离世,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脆弱的安谧和温馨。原本就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爷爷不堪重压,两次因脑梗住院。爸爸又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脑梗,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的变故,让当时年仅13岁的张美静瞬间陷入绝境。“思来想去,我只能退学,才有时间照顾三位患重病的亲人。”张美静回忆。
王香香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艰难痛苦的抉择,因为女儿学习成绩不错,退学就意味着耽误女儿的前途;但继续上学,家里的情况又实在不允许。就这样,仅仅读完初一的张美静含泪结束了自己的校园生活。
从此,这个小女孩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她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重担。每天早上,别人家的孩子还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张美静已经做好一家人的早饭,开始帮着母亲起床、梳洗,为爷爷、父亲倒尿盆、叠被子。照顾一家人吃罢早饭,家务收拾停当,她还要去地里干农活。
“你别听我妈妈说我炒的菜不熟,她可最爱吃我炒的土豆丝,还一直夸我呢!”张美静笑着说。她显然没有被困苦的生活牵绊住。
2015年,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再次遭遇不测。张美静年仅48岁的父亲因脑梗复发,重度昏迷近一个月之后,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更大的困境。后来,爷爷只能搬到生活也不富裕的小儿子家。残破小家只剩下张美静和妈妈相依为命。
去年1月,张美静被授予该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19岁的她是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颁奖典礼结束后,县委书记杨春权夸赞张美静是一个有孝心、又细心、肯吃苦的好孩子,希望她能在照料家人的同时,重回校园学习一技之长,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找到出路。他还叮嘱教育、民政等部门尽快同职业中学对接,落实张美静继续上学的事情,并对张美静一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再次走进校园,是张美静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让她觉得这个美好的梦离她太过遥远。早在2013年,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就曾专程赶到她家里探望,并承诺减免全部上学费用,希望能帮助她回到学校。然而,张美静都含着泪,婉言谢绝了。
这一次,她终于圆梦了。2017年2月,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再次找到张美静,减免她上学的一切费用,并安排她插班到该校音乐专业上学。为了免除她的后顾之忧,学校还特事特办,允许她带着妈妈一块上学。“不可思议,我还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重新上学了。”张美静激动地说。
时隔6年,张美静终于重返校园。
入学晚,底子薄,梦想上大学
入学后,活泼开朗的张美静很快融入音乐20班这个大集体。同学们还专门组建了爱心团队,课余时间,大家会帮着她一起照顾妈妈。
“美静那种自立自强、孝老爱亲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天天和她在一起,我感觉自己长大了,也懂得心疼父母了。上次回家,我主动把自己和家人的衣服洗好、晾好,爸妈都夸我懂事了!”张美静的同学薛荣晖高兴地说。
“美静底子薄,还一边照顾妈妈一边上学,比一般的学生辛苦。所以,学校的老师们经常辅导美静,不让她落下功课。为了方便她们出入宿舍楼,学校还特意把台阶改成坡道。”张美静的班主任老师伊娟介绍。
作为一名年龄比同班同学大,而且初一没上完就辍学的“新学生”,张美静有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缺补漏,不仅要照顾好妈妈,更要学有所成。我的梦想是考上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
王香香不能走动,女儿上学后,她喜欢靠着宿舍窗户坐着,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这样的话,她就可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看到女儿跟同学们做游戏。因为怕上厕所麻烦女儿,她会尽量少喝水,她想用自己的每一点点努力,帮助女儿完成梦想。
由于张美静去年入学晚,且是插班生,错过了这一届学籍注册时间,预计比其他同学晚毕业一年。“梦想不怕晚,只要肯努力!”张美静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来源:山西晚报 记者 刘江)
人物简介
张美静,出生于1998年,是翼城县西闫镇堡子村人,现在为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音乐班学生。从小被抱养的她,养父母都是残疾人。2011年,奶奶突然离世,爷爷不堪重压,患脑梗住了院。2015年,她的养父因突发脑梗离开了人世。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年仅13岁的张美静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她的家庭重担。2017年1月,张美静被评为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她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后来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张美静开始带着重病的妈妈,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继续学业。
记者手记
爱在艰难困苦中
这对母女一直记着社会给予他们的每一份爱。“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国税局在2013年给我们资助了1000元;‘爱心小站’自2015年以来,每到月底都给我们打300元的生活补助;还有好心人知道我爱好音乐,2016年特意给我送来了一架电子琴;县委、县政府给我们落实了低保政策;平时有病有灾,村委会也都给予我们救助,前几天来学校,还是村委会的人送我们来的,把我们安顿好才走;声乐老师屈亚军一直免费为我进行声乐专业辅导……”
她们也一直爱着对方。女儿为了照顾妈妈,付出了很多很多;妈妈为了不拖累女儿,也在一点一滴地努力。王香香说,她最希望的是把自己的病治好了,让女儿安心学习。
爱,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地生长着。